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整体保持平稳增长。
近日,新华社记者奔赴福建、广东、湖南、重庆等地调研,实地看到一批制造业企业正通过创新引领、转型提质、海外开拓,顶压前行,努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真切感受到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底气、韧性和潜力。
压力之下 产业攀“高”逆势前行
在福建漳州的三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款特殊钢筋――耐蚀钢筋。这是该企业的拳头产品之一,成功打开产业领域的蓝海。
“福建是海洋大省,海边建筑物较多。耐蚀钢筋使用寿命是普通钢筋的2倍以上,生产成本只比普通钢筋增加三分之一。”三宝集团党委书记林军说。
面临需求减弱、价格下跌、成本上升等挑战,今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压力较大。不少钢铁企业以变应变,加力提质降本增效。这也成为当前我国制造业承压前行的一个缩影。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经济体为抑制高通胀,收紧货币政策,加剧全球需求收缩。6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7.8%,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国内需求有待进一步恢复,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但仍在收缩区间。
在此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实现稳步增长殊为不易。上半年,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63.4%。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势较好。
今年以来,一批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各地密集推出支持制造业发展的举措。正是在政策助推和产业各界的努力下,工业经济保持恢复发展的势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一季度加快,5、6月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3.5%、4.4%,呈现逐月回升态势。
“工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结构在优化,新动能在逐步壮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9%,有力支撑了工业生产恢复。
钢板进、整车出,每4分钟下线一台重卡,其中三分之一是电动重卡。在长沙市三一重卡超级工厂,22万平方米厂房内只有110名工作人员,信息化效率较传统工厂提升10倍。
“尽管上半年市场面临一定压力,预计下半年增速会进一步加快。”三一重卡电动化公司副总经理王毅说,随着下半年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有信心完成全年销售额增长1.5倍的目标。
记者调研发现,在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制造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军,以新动能引领新需求的态势明显。
走进安踏集团的企业博物馆,“吨位级”承重力的举重鞋、重量仅99克的“氢”跑鞋、冬奥赛场上防切割的“冰上鲨鱼皮”等富含“黑科技”的产品令人目不暇接。
在全球设立五大研发中心、招聘大量运动科学博士加入……“心无旁骛做实业是最大的底气。”安踏集团副总裁李玲说,近年来先后收购斐乐、亚玛芬等国际品牌,实现从产品“走出去”到品牌和资本出海的转变。
从上游材料到终端产品,记者在调研中感受到,企业因“新”而活,产业因“新”而变。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8%。
走进湖南中大创远数控装备有限公司车间,工人们忙着对大型机床进行组装调试,采用高速干式切削技术的机床可以每5分钟加工一套螺旋锥齿轮。
产品性能比肩世界一流,而价格仅为进口的60%……经过10年研发、3次迭代,中大创远生产的磨齿机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力装备等领域。
“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7%。高端产品、创新产品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中大创远总工程师岳明强说,公司生产的最新款螺旋锥齿轮磨齿机,自年初上市以来就供不应求,有望拉动公司业绩同比增长50%。
“要抢抓时间空间尽早转型”“要在质量和性能上保持竞争优势,从销量转到利润关注点”……记者调研发现,面对压力,制造业企业坚持创新、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的步伐更加坚定。
追“云”逐“数” 数字化转型提速
“无人工厂”24小时不间断生产、“机器人同事”包揽重活累活、“透明化生产线”监测全流程作业数据……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工厂呈现如此场景。
位于重庆市长寿区的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生产线每分钟可生产1台发动机。车间里忙碌的是机器人、无人搬运车、红外检测等自动化设备。
“通过这些智能化设备,我们实现配送、涂胶等工艺数据实时采集,故障判断准确率达100%,换型时间降低67%,效率提高50%。”企业负责人凌青海说,车间生产线效率提升10倍,不合格率下降89%。
让工业设备“连得上”、让生产流程“看得清”、让质量管理“控得精”,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支撑。
湖南嘉禾县有“铸造之乡”之称,以中小企业为主。近年来,嘉禾县铸锻造产业集群促进中心联合树根互联对园区10家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年度降低能耗成本达400万元。
嘉禾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党组书记李建军说,通过大数据系统,直观清晰了解各企业的能耗情况,实现数据实时监控与数据存证,为决策方案提供可信数据来源。
“目前,树根互联的根云平台已连接超120万台工业设备,链接工业总资产超万亿元,帮助20余个行业的近千家公司实现数字化升级。”树根互联CEO贺东东说。
记者在调研中深切体会到,数字化是企业转型的一道“必答题”。特别是在当前面对来自成本和市场等压力挑战,更加需要通过数字化提升效益降低成本,向精益管理要空间。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其中,2500余个达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2级以上水平,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
记者调研中发现,不少中小企业也面临转型门槛。目前,合肥市联系专业机构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在泉州,27个单位专家组成的“工业医生”库,累计为500多家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生产制造等服务。
从鼓励工业互联网进园区、开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到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工业生产的应用场景,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举措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等难题。
企业拓“路” 在新发展格局中赢得先机
用国际市场的多元化化解对传统市场的依赖,在创新投入中开拓新的市场,加大高技术产品“走出去”步伐。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制造业企业在把握新发展格局中对冲风险、抓住机遇。
“这些肉眼看上去没有区别的粉末,却可以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新的动力来源。”走进宁德时代创新实验室,21C创新实验室数智化研究中心主任魏奕民正带领团队对最新研发的钠离子电池材料进行检测,加快高附加值产品海外布局。
今年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6.66万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表现亮眼:同比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应对需求压力,工业企业努力拓展海外市场,出口提质升级。
鸿星尔克、唐人制衣、方圆鞋服、可人儿服装等企业相继赴菲律宾、缅甸、孟加拉国等地考察市场……立足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企业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开拓海外市场力度,在新发展格局中破局、寻机。
几天前,在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内,威海海关关员为一批出口的飞机牵引车办理了加工贸易手册提前结案手续。这批飞机牵引车已发运出口至新加坡,投入到当地机场地面运营中。
“面对充满新风险、新挑战的国际环境,公司紧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开辟新版图,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也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徐晖说,上半年公司已经出口7730万元,同比增长约3倍,目前手持订单已经排到2024年底。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强重点行业稳增长政策供给,加大对制造业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做好制造业重点外资企业和项目服务保障,努力稳定工业产品出口。
“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的制造业,正在新发展格局中抢抓机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杨光普表示,我国制造业系统性优势明显,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不断稳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加上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为中国制造业稳步复苏、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