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在看到极石01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说这车长在中年男人的审美上了,远看像仰望,近看又像路虎,不得不说,在迎合消费需求这件事情上,昌敬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不过这么说是有些不准确,因为极石01骨子里其实更像一台理想汽车:论内饰,那块大尺寸悬浮式中控屏、液晶仪表盘、车机设置以及后排大屏幕都和理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论动力,来自绵阳新晨动力机械的1.5T发动机恰巧还是理想L9同款;论营销,它之前一度被Diss网站宣传代码是从理想官网扒来的。
难怪,外界戏称极石01是个缝合怪。
黑红也是红,昌敬这种明目张胆的拿来主义,我个人很“欣赏”,极石终归是个后来者,活下去才是头等大事,哪怕被千夫所指。但面对此情此景,一向视理想汽车为爱豆的老罗应该不会太高兴。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极石01能红多久?
在官方语境里,极石01的定位是“通过科技赋能为向往远方的人提供梦想中的出行方式”,结合产品细节来看,本质上极石01是一款露营奶爸车。把受众领域做到这个细分程度,昌敬是有些想法的,不过露营这个需求太小众,下放到实际场景里,大多数中国家庭是不太愿意花费30万去买一台露营车的,就算是增购,这笔充值费用也显得太智商税。
退一步来说,家里有矿的也不见得会以小白鼠的身份去买一台“杂牌”新能源越野车,哪怕它能在车里选装个厨房。
如果抛开露营属性不谈,纯粹的“奶爸”标签又很难打动消费者,毕竟理想汽车已经在这条路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真要正面硬刚,极石汽车的“杂牌”地位会被进一步坐实,别忘了,它大概率就是一台披着越野外壳的理想汽车。
重点在于,极石01所希望展示出来的“性价比”在理想汽车面前不值一提,比如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理想直接给了双高通骁龙8155芯片,但极石01是需要选装的,而且还是单体。至于那几颗激光雷达,选装带来的额外费用,也拉低了极石01的吸引力。
靠“致敬”出位,本身没什么问题,只是已不适用于这个时代,就好比当年的众泰。作为国内最知名的“皮尺部”,众泰有非常辉煌的战绩,包括“撞脸”大众途锐的T600、“撞脸”保时捷Macan的SR9、“撞脸”奥迪A6L的Z700......在某个时期,众泰秉承“三流车企抄德系,二流车企抄英法”的原则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但最后结局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极石和众泰是同类,区别只在于“油”和“电”罢了。
戏剧的是,众泰翻车的原因并非风评,而是技术和质量的缺失:从T600到Z700,众泰的相关投诉只多不少,这也是后来压垮品牌的关键一根稻草。
这个剧情,很可能也会在极石身上重演。
最初造车的时候,极石被渲染最多的便是拥有石头科技的技术底蕴,尤其是激光雷达。石头科技算是极石的“老东家”,只不过“老东家”卖的是扫地机器人,激光雷达也只是单线,而汽车的激光雷达通常是16线和64线,在技术标准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也就是说,极石的技术“传说”是站不住脚的。
这里还有一个反转:极石汽车的技术造诣多少有些德不配位。
昌敬之外,极石汽车背后还有一个隐藏大佬——闫枫,闫枫有非常能打的职业履历,包括但不限于“担任上汽信息战略和系统支持部副总经理”、“担任斑马网络核心软件技术人员”、“担任威马合伙人兼CTO”等,昌敬在两年前创立洛轲智能科技的时候,合伙人之一就是闫枫(顺带一提,极石汽车从属于洛轲智能科技)。网上有一种说法,昌敬只是极石汽车的门面担当,闫枫才是极石汽车的灵魂,这层关系有点类似于以前长城汽车的王凤英和魏建军。
除了闫枫,极石汽车还笼络了沈浩杰、骆俊凯、阎全忠、常柏松等骨干,这些业内大V同样有着光辉的汽车行业任职经历,不是在通用、上汽,就是在吉利、奇瑞、威马。另外,根据公开的信息,极石汽车内部科研人员的占比超过75%......
单看账面阵容,按理说极石汽车理应能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绝不会是极石01这样研发周期不到2年的“逆向开发”产物。除非,从一开始昌敬和他的朋友们就只想要“抄近道”。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成立2年后洛轲智能科技的专利数量还不到500件,门店数量也仅仅只有7家。
也许有一种可能,我是说可能,昌敬是为了先给资方一个交代。
从2021年成立至今,洛轲智能科技对外进行了多轮融资,资方包括高榕资本、腾讯、红杉中国、IDG等,虽然总融资额未知,但洛轲智能科技的估值是肉眼可见的水涨船高。既然握住了达摩克利斯之剑,昌敬势必要交足功课,看起来,极石01就是那块挡箭牌。
有意思的是,一开始外界都以为极石01是奇瑞代工的,但后来,昌敬选择了其它代工厂。如今我们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是,新的代工厂能不能按时、按量、按质来配合极石的工作,这里边是必须打一个大问号的。这也就意味着,愿意购买极石01的人,可能要随时准备好成为“薛定谔的猫”。
我曾经做过一个假设,就是如果产品力、价格以及交付速度都在行情之内,极石01有没有可能C位出道。讲真,挺难的,因为在底层逻辑上,极石01就输了。
把增程技术加到越野车身上,这个方案是有点新意,但增程技术是附带电池、电机的,再关联到续航,总的来说增程车是不太适配越野这么复杂的场景。举个显而易见的例子:铺设在车辆底部的电池包,该用什么方式来确保它在越野过程中不被伤及分毫呢?
延伸去看竞品,国内越野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相当成熟,从A级到D级,你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标杆产品,比如A类的BJ40、B级的牧马人、D级的陆巡......在消费印象已经基本固定的前提下,极石01用“增程+越野”的方式来切入这个小众市场,不得不说是有些冒进。而在产品背后,极石面对的是丰田、长城这样的高山,昌敬执掌的这一支“杂牌军”,想要一夜成名真的太难了。
EV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