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讯 2023年11月的尾声,华为智选车业务以智界S7自己开上发布会的舞台亮相而引发又一波热度,与此同时,全新升级的途灵智能底盘也在这台新车上全面登场。目前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有三种合作模式,增量部件及解决方案供应商、HI模式以及近期升级为鸿蒙智行的智选车模式。鸿蒙智行全名为鸿蒙智能汽车技术生态联盟,是华为智选车业务的全新升级,而途灵智能底盘则是鸿蒙智行深度合作模式下展现汽车智能化以及提升底盘件协同控制现阶段更为先进的解法。
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内卷越来越严重,智能化座舱渐渐成为国产新能源车拉开差距、体现优势的发力点,但以优秀的底盘素质来让产品叫好又叫座,似乎当下的自主品牌谁也不能有绝对的话语权,而让智能化座舱与机械素质优秀的底盘相辅相成、互相成就则更是难上加难,但显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这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这样就不难理解华为投入巨大的研发成本不断优化迭代途灵底盘的坚定决策。
纵观全新一代途灵底盘
那么如何理解途灵底盘呢?简单来讲,它自带强大的数字底座,能做到多域协同控制,通过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来优化咱们的驾乘体验。当前汽车的六大性能评估指标,包括动力性、经济性、制动及安全、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通过性,传统底盘大多仅涉及其中四个,却仍有着智能化低、底盘件协同控制性弱、OTA升级能力弱等缺陷。而华为途灵智能底盘覆盖全部六大性能。
首先是这套底盘系统的成果--关于智界S7的驾乘体验方面,智界S7的0-100km/h加速性能可达3.3s,100-0km/h刹车距离仅为33.5米。厂家透露,智界S7在赛道过弯的表现对于他们来讲是有惊喜的,过弯车速提升5.4%,横摆稳定性提升6.8%,转向响应时间缩短22%。智界S7可以通过感知速度,来灵活调节底盘高度,标准状态下可以兼顾稳定性和通过性,时速在110km/h时底盘降低10mm以提升稳定性,而当车速达150km/h则会降低20mm用以提升车身的抓地力,同时支持手动调整30mm来获得轿车更好的通过性。
当面对湿滑地库、冰雪混合路面等情况,数据显示途灵底盘打滑程度降低35%,冲击度和甩尾风险分别降低30%、25%。为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度,在感知颠簸、提升滤振性及平顺性方面,冲击度降低15%,平顺性提高40%,过障冲击感降低31%。
这套底盘系统最大的亮点在于反应更快,在扭矩调节响应时间上做出了明显的优化,由400ms到4ms,较常规扭矩响应时间快100倍,CDC阻尼调节达100次/秒,路面扫描达1000次/秒。除了底盘和动力上的基本素质,它还能通过智能控制中枢的调控,发挥其智能感知及智能控制的核心优势,从而达到优化驾乘体验的目的。
而这样优秀的驾控表现则是来自于多部门协同工作。在基本构造也就是它的“肌肉骨骼”方面,途灵智能底盘搭载华为DriveONE 800V碳化硅高压动力平台,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的设计,配合横向稳定杆,配备CDC可变阻尼减振器和空气悬架。在车辆智控中枢的调控下,车辆经过不同的路况时,悬架软硬可进行智能调节,可为乘客带来极佳的舒适性,同时还能兼顾车身的支撑性。
而它的“大脑”,也就是作为途灵智能底盘中感知和车辆智控的中枢,其集成了HUAWEI MFSS 多模态融合感知系统(Multimodal Fusion Sensing System)、HUAWEI DATS动态自适应扭矩控制系统(Dynamic Adaptive Torque System)和HUAWEI xMotion智能车身协同控制系统等一系列用以协同控制车辆的智能算法。
强有力的“肌肉与骨骼”是基础,聪明的“大脑”能决定这台车驾控表现的上线,同时还需要车辆“神经网络”的连接,在保障动力、优秀的底盘机械素质的同时,在车辆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系统的协同作用下,使途灵智能底盘的强大机械素质得到充分发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如果不能准确感知、快速传达车辆的运动状态跟路面的状况,在遇到颠簸等情况时,车辆就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在汽车驶过减速带时,如果不能准确识别纵向冲击和垂向颠簸,就无法进行合理的纵向扭矩控制和垂向阻尼控制,驾驶者和乘客的体验就不够舒适。有了高精度的车辆运动状态和道路环境感知,才能进行准确的扭矩防滑控制、颠簸舒缓控制、稳定过弯控制等,保证车辆性能的极致表现。通过使用HUAWEI MFSS 1.0多模态融合感知系统,实现车辆姿态和路面预感知。
HUAWEI MFSS 1.0多模态融合感知系统
iVSE车辆状态感知技术通过车辆上的多组主动及被动传感器共同作用,对车辆状态进行估计,并进行路面状态辨识、判断路面类型,随之针对不同车辆姿态及路面状态进行车辆控制。
比如,当前大部分车辆在车速估计上的主要问题有:转向、打滑、抱死等场景下,车速的精准度和功能安全等级普遍较低,需求多样的情况下车速难以控制精准。针对这些问题,iVSE技术先通过对四轮转速、方向盘转角、横摆角速度等值进行计算,得出车速观测值,随后利用电机转速加以补偿、纵向坡度估算加以校正,最后利用融合估计算法,提升车速估计的精度,满足操稳控制、ADS规控、安全驾驶控制等需求。
RSS路面预瞄技术借助于智驾感知系统的摄像头/激光雷达等提前识别路面信息,根据路面信息和车辆状态提前对减振器的阻尼特性进行调节,实现更理想的悬架决策控制,提升车辆的驾乘舒适性。普通CDC减振器一般只能做到“后知后觉”,在车轮冲击路面特征障碍物后才能够被动调节。RSS路面预瞄技术能够做到“先知先控”,通过预瞄提前感知前方减速带,随后主动进行ms级别的阻尼控制,帮助汽车在过减速带时有效减少垂向冲击度约15%,结合扭矩自适应调节,整体过障冲击感下降31%。
HUAWEI DATS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Dynamic Adaptive Torque System)
通过电机旋变传感器感知路面变化,扭矩调节链路大幅缩短,响应时延降低至4ms。同时,DATS系统可根据路况和车轮附着力进行动态的扭矩调教,降低颠簸感及冲击感,减少车辆晃动。它还支持OTA升级,不断优化驾乘体验。
为什么要进行动态扭矩控制?这就要和许多人坐电车“窜来窜去”更容易晕车联系在一起。新能源车跟燃油车相比,动力响应较快,扭矩调整通常跟不上响应速度;此外,由于新能源车有动能回收这个过程,在遇到路面波动车轮腾空时,车轮会因回收扭矩过剩而滑转率过高,冲击车身姿态,加剧“晃动感”、“晕车感”。同时,由于能量回收和制动系统存在耦合,底盘车稳功能介入时,要求动能回收减少或退出,导致“蹿动感”。总之,电车扭矩不及时,路面波动对于乘坐舒适度的影响就会加剧。使用HUAWEI DATS3.0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就能优化扭矩精准控制。HUAWEI DATS3.0包含扭矩矢量控制(TVC)、电子防滑控制(eASC)和协同拖曳扭矩控制(CDTC)三大子技术。
随着TVC技术的更新迭代,专属调教发挥了车辆的极限,从而获得极致的弯道乐趣的“运动+”模式(“Sport+ 模式”)也应运而生,这就是前文提到的智界S7赛道方面给予的惊喜。作为扭矩矢量控制技术的最新版本,相较于上一版本TVC技术的运动模式,“Sport+ 模式”在高速弯、紧急变线、定半径弯等场景下均拥有更好表现。
CDTC协同拖曳扭矩控制技术通过优化电制动扭矩与液压制动力矩协同,加强电机与液压制动的协同控制。由于电动车制动系统的电液协同控制较为复杂,可能出现电快液慢的情况,且动能回收过程中,回收能力与电量及温度有关,当汽车充满电或处于低温状态时,不止动能回收受限,带来的刹车体验力度也不一,安全性难以保障。使用CDTC技术则能够动态调节力矩分配,使电液协同,兼顾能耗与驾乘体验,让驾控更稳定更平顺。
HUAWEI xMotion智能车身协同控制系统
为什么要进行智能车身协同控制?当前,电动汽车在复杂场景下面临着新的问题,例如,在能量回收场景下,汽车过减速带、坑洼路面等时易发生冲击大、前窜强、抖动大、横摆大的问题;在加速驱动场景下,汽车在驶过桥梁接缝、对接路面等时也可能产生加速弱、抖动大、横摆大等问题。
追根究底,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其实是电机扭矩响应快,容易打滑;以及电制动扭矩大,低附时轮胎容易抱死。如果不能进行智能车身的协同控制,则容易触发TCS或DTC等底盘功能,导致功能之间来回切换,产生冲击、扭矩波动等问题。
ADC自适应减振控制技术,可智能调节阻尼,通过增强滤振能力,提升驾乘体验;ICB(智能舒适制动)技术可以通过智能动态调节,实现精准俯仰控制,抗“点头”、防“抬头”,减少晕车的发生。有了HUAWEI xMotion智能车身协同控制系统,则可实现在复杂场景下对电驱、制动、转向、悬架的多维度中央协同控制,减少行驶及制动过程中的颠簸和冲击感。综上,正是在车辆智控中枢的调控下,通过多部门协同工作,呈现了途灵智能底盘应对复杂路况更快速、更精准的动态表现。